


綜述:
電信網絡欺詐行為迅速蔓延,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一起來學習反詐秘籍~
電信網絡詐騙是一種偽造虛假信息,利用電話、網絡、短信等手段鼓勵受害者轉錢或匯款的遠程非接觸式詐騙犯罪行為。電信網絡詐騙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偽造各種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達到欺騙的目的,包括冒充檢察官、企業、制造商、政府工作人員、銀行工作人員和其他各種機構工作人員的招聘、計費、貸款、手機定位等。近十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網絡非接觸式詐騙技術工具并得到了廣泛應用、高度普及。以此為基礎,電信網絡欺詐行為迅速蔓延,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其中常見形式有:
1
網絡貸款詐騙
騙子會以“無抵押”“無擔?!薄懊氲劫~”“不查征信”等幌子,吸引網民下載虛假貸款APP或登錄虛假貸款網站。然后讓網民以“手續費、刷流水、保證金、解凍費”等名義先繳納各種費用。當騙子收到轉款,便會關閉詐騙APP或網站,并拉黑受害者。
案例:
2022年4月1日,市民方先生在網上看到一條網絡貸款的廣告,于是點擊廣告中的鏈接按指引下載APP,并在APP中注冊登記申請5萬元的貸款。幾分鐘后,APP顯示方先生因銀行卡號填寫錯誤導致資金被凍結,方先生聯系APP客服,對方要求方先生重新填寫銀行卡號,并交納2.5萬元的認證金,方先生按要求向對方轉賬后,發現APP中的資金仍被凍結,隨后對方又稱方先生操作超時,需要再次交納10萬元認證金,否則上一次交納的認證金無法退還,方先生信以為真,又繼續向對方轉賬,直到發現仍無法提現才知被騙。(案例來源:右江公安)
防范措施:
網貸詐騙經過層層包裝,一般很難發現其中暗藏的貓膩。破解網貸詐騙,首先應保護好個人隱私信息,不給犯罪分子可趁之機;其次,對“自報家門”的陌生人保持警惕,立即向相關方核實對方身份;網貸需謹慎,公眾務必要提高對第三方平臺的風險防范意識,加強法律意識,發現不妥或有疑問要及時咨詢,切勿存有僥幸心理。
2
刷單返利詐騙
刷單就是“買家”協助“賣家”實現虛假交易,以推高“賣家”店鋪人氣和騙取電商平臺補貼的行為。首先“買家”進入“賣家”店鋪內選購商品拍下并付款,而已支付的款項由“賣家”以現金的方式給付。為避免出現“虛假發貨”“虛假交易”被查的問題,“賣家”聯系快遞走完發貨、收貨的流程。實際上買家收到的只是一個“無貨空包”。在“確認收貨”后,“買家”就進入最后一步,對于自己壓根沒有收到親眼所見的商品進行好評。對于幫助“賣家”刷單的人來說:如果你相信了,那你可能恰好掉進了騙子精心設計的“私人訂制”刷單騙局。
案例:
2021年12月,鐘山區的Z女士通過抖音認識一名網友,之后添加微信相互聊了一段時間,Z女士發現對方朋友圈長期發一些商品推廣的廣告,也想要賺賺小錢的Z女士便主動聯系對方,對方以暫時沒有貨源為由,給Z女士介紹起了刷單掙錢的方式,只需要幫助商家刷銷售量,輕輕松松就會獲得高額返利,Z女士被這樣快捷簡便的賺錢方式所吸引,在對方的引導下,不一會Z女士便學會了操作刷單。
隨后Z女士使用自己的微信掃描客服提供的二維碼,并先后使用微信支付了277元、875元、100元,且成功獲取傭金63元。Z女士嘗到甜頭之后再次申請接單時,對方稱因系統原因,需要刷滿5單才能提現,Z女士按照對方要求墊付資金8000元,要求返現時又告知提現申請沒有備注清楚,需要再刷8單,墊付13000元才能提現,Z女士這才發現被騙。(案例來源:六盤水中院 )
防范措施:
不要有“貪圖小便宜”“輕輕松松賺大錢”的心理,不要輕信所謂的高額回報,不要輕易點擊陌生鏈接;網絡刷單本身就是一種違法的行為,任何要求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遇到“刷單”“刷信譽”“刷信用”的網絡兼職廣告時要提高警惕。
3
“殺豬盤”詐騙
首先騙子通過各種網絡社交工具,冒充優質人士主動添加被害人為好友,頻繁與被害人交談,從而培養感情、獲取信任。然后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試探出被害人的經濟實力,通過花言巧語或者交換照片等方式與被害人發展戀愛關系、好友關系。最后虛構生活困難、病重求醫、購買禮物、收包裹郵寄費、關稅費、投資賺錢等理由,誘導被害人轉賬匯款,最終銷聲匿跡。
案例:
2021年10月16日,柘城縣城關鎮居民李某報警稱:2021年10月份以來被“殺豬盤”詐騙,犯罪嫌疑人通過微信聯系被害人以交網友的方式拉近感情騙取信任,后以賭博平臺有漏洞為由引導被害人在飛龍國際網站進行充值。被害人在對方的引導下多次向嫌疑人提供的銀行卡轉賬7萬余元,事后被害人發現網站無法提現,與對方失聯,這才發現被詐騙,遂報警。(案例來源:商丘網警巡查執法)
防范措施:
網絡交友需謹慎,特別是對那些沒見過的人,尤其在涉及金錢往來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并與身邊親朋好友多溝通、多詢問,防止落入“圈套”;對于引導在網上玩彩票、投資、理財等,先給嘗甜頭再引導繼續投入的,必是詐騙?!疤焐喜粫麴W餅”,所謂“低成本、高回報”往往都是騙人的幌子,一定不要貪圖利益,賺錢還是要腳踏實地。
4
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詐騙
騙子冒充購物網站客服工作人員給受害人打電話,說出受害人的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這些信息都是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的,騙子謊稱受害人購買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需要給受害人退款賠償。然后誘導受害人在虛假的退款理賠網頁填入銀行卡號、手機號、驗證碼等信息,從而將銀行卡內的錢款轉走,或者利用受害人對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誘導受害人從中借款,然后轉給騙子。
案例:
2022年3月7日下午,宜春中心城區的陳女士接到“0019”開頭的電話,對方自稱某電商“客服”,表示陳女士一個月之前網購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商家將進行理賠。陳女士按照對方要求開通理賠通道,發現上面果然有500元賠償金。但“客服”表示其多領了2元賠償金,需退還。陳女士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了“軟視通”APP和“還唄”APP,從“還唄”上貸款25100元轉入對方指定賬戶以提高信用度,并向某虛擬賬號轉入8000元。隨后,對方稱陳女士操作失誤,將強制關閉理賠通道,之前轉入錢款將在兩小時內退返。兩小時后,陳女士的賬戶并未收到退款,遂意識到自己被騙,總計被騙33100元。(來源:宜春公安)
防范措施:
凡是接到“客服”來電,提出因遺失而多倍退款,或者商品質量出現問題可以理賠的,請務必登錄相關購物平臺核實,千萬不要被小利而蒙蔽雙眼。要妥善保管好個人信息及交易驗證碼。
5
網絡游戲虛假交易詐騙
首先騙子在網絡游戲或者社交平臺中發布免費領取游戲福利、買賣游戲裝備、收購游戲賬號等信息。然后騙子誘導受害人在QQ群、微信群或者虛假交易平臺進行交易,讓受害人以“注冊費、押金、解凍費”等名義支付各種費用。當受害人支付大額費用后,再聯系騙子時,才發現自己已被拉黑。
案例:
2022年1月10日,新建區石埠鄉的宋先生到石埠派出所報案,稱自己在網絡上買游戲裝備被騙了7400余元。2021年12月25日,宋先生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在網絡上賣游戲裝備的“賣家”,并添加了對方的微信。27日,兩人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宋先生提出因游戲升級需要購買裝備,對方便告知其全款支付有額外物品附送,宋先生便將500元定金轉給了對方提供的支付寶賬號。幾天后,宋先生并沒有獲得游戲裝備,對方便以賬號被封、自己需要資金周轉等理由,多次讓宋先生向支付寶賬號轉賬,金額在200至1000元之間。期間,宋先生也曾懷疑事有蹊蹺,但是對方將自己的身份證照片發給了宋先生,便打消了其懷疑的念頭。直到1月22日,對方將自己拉黑,宋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案例來源:南昌網警巡查執法)
防范措施:
游戲充值不可輕信陌生人和陌生網站,一定要選擇正規資質的官方渠道;對論壇、網友聊天中提供的充值鏈接要仔細核實,與官方網站網址比對。
6
虛假投資理財詐騙
一開始受害人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少量入倉,所以平臺前期都會給受害人一些收益,眼看賬戶飛漲,小額提現也是秒到帳,受害人逐漸放松警惕,越投越多。資金到位以后,平臺便簡單粗暴地直接卷款刪號說再見;有點耐心的平臺會繼續忽悠受害人投錢。等受害人幡然醒悟,想要及時提現止損時,便發現“登錄異?!薄胺掌骶S護”“銀行賬戶凍結”等,平臺有無數種理由解釋為何提現失敗。
案例:
2021年10月,六枝特區的Z先生在一個名叫愛動寶的APP上看到走路可以每天賺取幾塊錢的零花錢,就下載了。下載之后,Z先生每天走路一萬多步,可以得一塊錢左右。大概用了一個月左右,Z先生看到APP的彈出界面說可以投資一些項目,利息最低的投資一千元每天都能有十多塊錢的利息。Z先生就去問APP的客服,客服就給其說綁定支付寶就可以投資了,然后Z先生就去綁定了支付寶,進入投資界面,選擇投資項目,Z先生首先選了一個項目投了500元;選擇投資時間越長利息越高,Z先生當時擔心是假的,就選了三天的投資時間,三天后連本帶利收到了500多元。Z先生看到系統會自動返款,又陸續投了三萬多元到愛動寶APP里面,直到2022年1月,Z先生發現這個APP突然打不開了,客服也聯系不上,Z先生意識到被騙了,于是當天到派出所報警。(案例來源:瀟湘晨報)
防范措施:
不要輕信“穩賺不賠”“低成本高回報”之類的投資;凡涉及金錢往來一定要提高警惕,并與具有金融知識的親朋好友多溝通,防止落入“圈套”,造成財產損失。
本文內容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