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述:什么是公共數據?各省市公共數據的開放進度如何?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第十七章“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中提到,要“加強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并指出要“建立健全國家公共數據資源體系,確保公共數據安全,推進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匯聚融合和深度利用”,“開展政府數據授權運營試點,鼓勵第三方深化對公共數據的挖掘利用”。
公共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要素,有效的提高了數字化政務服務效能,能夠“加快構建數字技術輔助政府決策機制,提高基于高頻大數據精準動態監測預測預警水平。強化數字技術在公共衛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應對中的運用,全面提升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span>
Q
那么,什么是公共數據?各省市公共數據的開放進度如何?
1
公共數據的定義
目前,關于公共數據、政務數據、政府數據,國家并未給出定義和范圍。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廣東、海南9個地區已經專門針對公共數據出臺了管理辦法?!稄V東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自2021年11月25日起施行,《廣東省公共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于2022年2月公開征求意見。
綜合以上地區出臺的管理辦法中對公共數據的定義,公共數據是指行政區域內行政機關、具有公共事務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組織在依法履行公共管理職責或者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采集、使用和管理產生的數據。從以上地區相關政策中的定義看,公共數據的范圍最大,其次為政務數據,政府數據的范圍最小。
2
各省市公共數據相關政策
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在《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中提出,要加快公共數據開放網站建設。自此,全國地級及以上政府推出的數據開放平臺數量出現明顯增長,從2017年20個增長到了2021年10月的193個。除吉林、云南外,目前,其他省市都已經上線了公共數據開放平臺。
目前廣東、上海、浙江、天津、山東、廣西、重慶和貴州等8個地區已經發布專門面向公共數據開放領域的管理辦法。其中,2019年10月,上海正式實施《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這是全國首部公共數據開放的專門地方政府規章。
3
公共數據的開放目錄
目前,國家并未出臺專門政策文件公布公共數據開放目錄。2018年,網信辦、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工作方案》,要求重點開放信用服務、醫療衛生、社保就業、公共安全、城建住房、交通運輸、教育文化、科技創新、資源能源、生態環境、工業農業、商貿流通、財稅金融、安全生產、市場監管、社會救助、法律服務、生活服務、氣象服務、地理空間、機構團體等領域的公共信息資源。
從數據量上看,各個地區開放的數據集、數據接口及數據總量存在明顯差距。綜合來看,北京、山東、廣東、浙江和上海的公共數據開放程度較高。
表一.國內主要地區數據開放目錄
4
公共數據的應用領域
雖各地制定的數據開放目錄略有差異,但開放的數據仍主要圍繞以上領域。從應用數量看,在直轄市及各省級的公共數據開放平臺中,14個地區的公共數據平臺已經推出了相關數據應用,其中,廣西的數據應用最多,有140個。數據應用類型包括移動應用、web應用、小程序、分析報告和創新方案。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將醫療衛生相關的數據作為了開放重點,部分平臺還開放了疫情數據專題。
從應用領域看,以上地區推出的數據應用涉及了政務服務、金融服務、交通出行、醫療衛生、教育科技、文化休閑等多個領域,其中金融服務、交通出行兩大領域的關注度較高。
圖一.“開放廣東”應用場景
5
公共數據應用于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是公共數據的重要應用領域。在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過程中,公共數據的應用有助于銀行完善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畫像,降低融資成本,降低貸款不良率。目前,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公共數據平臺均已發布了金融相關應用。
以上海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為例,其通過從工商、高院、稅務、人社局、住建委、規資局、環境保護局和科委的系統中抽取公共數據,匯聚至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然后將數據進行治理和分析應用,形成企業主體數據集。數據集通過開放網關將數據傳送到至銀行業務系統。銀行的風控模型獲得公共數據后,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上下游業務經營狀況、員工福利等維度,識別好壞企業,針對規模和現金流測試企業貸款額度。
總結
”
國家對公共數據開放非常重視,各地政府也陸續上線了公共數據開放平臺。但總體看來,我國地方政府的公共數據開放程度仍較低。公共數據的類型和邊界仍需進一步明確,數據更新速度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數據開發和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何釋放更多有價值的公共數據,真正讓公共數據活起來、用起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文內容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